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信誉微信群号 > 新闻动态 > 2030年广州打造智能建造5000亿产业集群建筑业
2030年广州打造智能建造5000亿产业集群建筑业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21:21 点击次数:142
预制工厂智能生产线工序流水“一键启停”,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;多款建筑机器人“各司其职”,成为“危、繁、脏、重”类工作作业工人的得力助手……近年来,广州智能建造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近日,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闭幕,作为国内首个聚焦“智能建造+工业化建筑”全产业链的国际行业盛会,记者在大会各展位上也看到了上述AI应用场景,机器人装修、机械臂铺装地板等,将成为未来日常的应用场景。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科技革命浪潮的双重推动下,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,广州市持续发力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,通过“政策引领-技术攻坚-产业集聚-标准输出”的闭环路径,推动建筑业从“传统粗放”向“智能精细”转型,探索一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
2024年,广州市建筑业总产值达8816.9亿元。未来,广州将锚定迈向“中国建造”新高地,到2027年,进入国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第一梯队,到2030年,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国内领先,形成5000亿级产业集群。
产业布局:
建筑业被列入城市特色战略性产业
广州明确将“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”作为4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纳入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布局,目标到2030年形成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。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城市把建筑业相关产业列为全市战略性发展产业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,有关部门及相关重点企业共同参与,建立工作专班,编制一揽子工作方案,系统推进全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。
目前,广州已印发纲领性文件《广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(2024-2028年)》,按照“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”的原则,围绕优化政策机制、树立建筑产品理念、打造产业生态、促进信息技术融合、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26项重点任务,统筹引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此外,《广州市智能建造试点实施方案》明确,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创新、项目试点”三大路径,涵盖培育产业生态、推广BIM技术应用、推动智慧施工等6大领域,并细化分解为29项重点任务和99项具体举措。
《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》,则明确给予实施模块化建筑项目和装配式建筑项目6%和3%的不计容面积奖励。目前,广州正在编制《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》,重点从标准体系、技术升级、项目应用、产业氛围等方面明确各部门具体任务,并且在新开工的城中村改造、保障房和原拆原建等项目中明确应用模块化建筑建设面积比例。
一揽子文件形成了广州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标准,形成了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广州经验。通过编制工业化建筑在造价、设计、施工方面技术标准,广州规范建造基本流程,保障工程造价,提高了产品质量,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。
广州市出台了地方性标准《工业化建筑建造规程》,从创新管理模式、建造技术选择、系统集成设计、智能生产施工、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建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技术标准,规定工业化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管理及技术要求,包括项目策划、设计、生产与运输、施工与验收、新技术应用等。
全市率先发布《智能建造技术清单》《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指引》,明确基础级、标准级、领先级技术应用要求,引导企业分阶段提升技术水平。《智慧工地技术规程》等地方标准,明确智能建造全流程技术要求。同时,编制《模块化建筑评价指引》《装配式装修技术导则》等12项细分领域标准,形成覆盖设计、生产、施工、验收的全链条标准体系。
技术创新:
实现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
基于“BIM的数字化设计+部品部件工厂加工+施工现场组装”,广州市围绕数字设计、智能生产、智能装备、装配式装修、智能家居等5个方面协同发力。
将BIM技术纳入《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》,要求政府投资项目、重点片区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,三维智能审图系统累计审查项目1681个,模型数量达1.5万个,居全国首位。中建四局科创大厦、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实现BIM全生命周期应用,成为行业标杆。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实现BIM全流程应用,设计成本映射模型降低工程造价10%-15%。
目前,全市已形成11个预制构件生产基地,年设计产能超200万立方米,产值突破7亿元。2024年,广州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9.41%,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。推进高度集成的模块化建造(MiC、CMC等结构形式)试点,承接首栋超高层MiC建筑——香港九龙东京街商住项目的深化设计和模块生产,机场三期工程安置区方石地块幼儿园等项目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,逐步积累模块化建造技术应用经验。
广州建筑湾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先锋,依托广州建筑集团的雄厚实力,其黄埔基地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。该基地拥有7条工业4.0标准的专业生产线,PC部品部件设计年产能约20万立方米,近年来生产的PC部品部件已广泛应用于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境内外装配式建筑及市政工程,涵盖住宅、商业综合体、桥梁等多种业态,为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品保障 。
中建三局智能建造有限公司在增城区打造“湾区智能建造产业园”,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、智能装备制造及模块化建筑生产,预计2026年投产,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,将成为华南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建筑装备制造基地。广州建筑集团与宝武集团达成战略协作,共建“钢结构智能加工产业园”,依托宝武钢铁全流程供应链优势,实现钢材研发、加工、配送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推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降低15%、效率提升20%,催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新生态……
在装配化装修领域,广州优智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科技为引擎,在技术突破、绿色实践与产业革新中取得瞩目成就。公司自主研发的ECOFLEX优智装系统深度融合BIM技术与装配式装修,开创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,实现设计效率提升60%、施工周期缩短2/3的行业突破,其核心技术成果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典型案例。响应“双碳”战略,公司以装配式技术推动建筑垃圾减少80%、碳排放降低50%以上,产品通过国际WELL健康标准认证,树立绿色转型标杆。目前,优智保已形成覆盖设计、制造、施工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,从广州总部辐射至上海、深圳、香港等核心城市,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。
广州市还积极打造智慧家居示范项目,如番禺区智慧医康养项目,大力探索数字家庭建设 “上下联动、多方协同、共建共管” 的先进治理模式。
集群发展:
加速产业全链条升级成熟
以“链长制”为抓手,广州引导上下游优势企业成立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,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与多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支持智能建造企业在穗建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,落户供应链、科技研发等板块业务公司,指导链主企业牵头联合筹建新型建筑工业化协会,指导多家单位参与组建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。
全市编制产业“7图4清单”(1张产业链全景图、1张模块化建筑爆炸图、5张产业赛道谱图,1个项目清单、1个本地扶持企业清单、1个招商引资清单、1个任务派工清单)。印发《广州市智能建造资源手册》,涵盖智能施工、数字设计等六大类总计49家企业资源,向行业共享示范智能建造产业链资源信息和应用亮点。
推动智能建造相关产业园区加快建设,导入智造、研发等功能,促进产业集聚发展。广州市围绕“数字设计-智能生产-智能装备-装配式装修-智能家居”五大赛道,谋划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产业园区“2+5”布局。
“2”是1个数字设计聚集区(住建部新城建领建园-白云区设计之都)和1个创新研究聚集区(天河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地);“5”是3个模块化建筑和装配式装修生产聚集区(白云区、增城区、南沙区)、1个智能装备研发生产聚集区(住建部新城建领建园-黄埔区中新知识城、湾区智造)和1个智能家居研发生产聚集区(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-番禺区大学城)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郎慧
摄影:南方+记者 刘力勤